【至慧学科组】跨学科之界,享桃文化之美
桃花春色暖先开,明媚谁人不看来。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以特有的“桃文化”为教育资源,进行了“跨学科之界,享桃文化之美”跨学科主题课堂教学校级展示活动,各教研组以“桃文化”为背景,以学科为本位,融合其他学科,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,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。
语文
肖婷老师执教了《三月桃花水》一课,她通过解释 “桃花水”名称由来,拓展延伸其他含 “桃花” 的古诗,让学生感受桃花是春天的象征,巧妙融入桃文化。借助铃铛实物、竖琴演奏视频,从音乐审美、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春水声音。利用 AI 软件图像生成的功能,现场将文字生成春景图,使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多维度的培养。
数学
钱玫含老师围绕学校小桃园里水蜜桃信息卡展开《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汇总》的教学活动,学生根据卡片上品种、成熟时间和重量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和汇总。同时,融合科学课“植物的一生”这部分内容,让学生给桃树的成长周期排序,了解桃树的生长过程。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国防教育“把最美的桃送给最美的人”。
英语
张佳老师执教6B《Unit 3 A healthy diet》的复习课时,她以“饮食健康”为依托,以成为“桃心小岛”岛主,为阳山桃花马的运动员设计健康的一日三餐饮食为情景,引导学生设计包含语言表达准确性、健康知识科学性(营养搭配加上阳山本地的水蜜桃元素)、实践创新度的要求,提升语言能力和健康素养。
音乐
戚新艳老师结合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中关于“桃花”的经典句子导入,带着学生演唱阳山本土唱作人杨红老师的歌曲《愿做桃花源中人》,紧扣“桃文化”主题,并且拓展了“锡剧”唱腔,让学生做了一回“锡”味桃娃,最后融合美术的叶贴画,把学生对家乡的赞美、自豪之情写下来贴上去,让爱家乡情感自然流淌。
体育
毛可澳老师的《跑进桃田里》这节障碍跑的课紧密与桃文化相融合,利用桃园里的田沟,石头,土坡来作为切入点。 以“桃花朵朵开”的游戏导入,紧接着用舞蹈的形式热身,一步一步地利用跑的形式从运送桃苗、浇水施肥、游玩桃园、包桃子、采运桃子、庆丰收,卖桃子,见证了桃子从刚开始的桃苗到最后结出果实。
美术
葛婷意老师的《桃花朵朵》一课以桃花为中心展开教学,通过观察桃花结构完成第一次作业:表现桃花。在观察花蕊的时候,通过科学小视频让学生了解了桃花授粉的过程。再通过观察对比,学生了解到桃花不同状态、不同角度下形状和颜色的变化。通过欣赏艺术家作品,完成第二次作业:表现不同状态不同角度的桃花。最后通过魔法烤箱,把学生作品缩小,用作品装饰小物件,如:发卡、笔、钥匙串......
道德与法治
姚宜伶执教了《我们当地的风俗》一课,她将桃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,并进行跨学科融合,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及本土风俗。通过桃娃阳阳提问、视频展示、阳阳讲述故事等多元化教学手段,学生不仅领略了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,还深刻体会到本地桃文化的独特魅力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书签、编创诗词、画阳山美景等方式,传播桃文化,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。
科学
李莎老师的《STEM:桃宝的身份证》一课,通过阳山桃树的文化背景引入,用“找桃树”的互动游戏点燃学生的兴趣,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。整节课结合科学、艺术和实践操作,学生在观察桃树、制作铭牌的过程中,不仅学习了植物学知识,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。
信息科技
张梦老师以热点哪吒2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了《小小设计师》之旅,通过桃娃的求助电话揭示主题,展开设计桃娃IP形象的课堂教学。她以阳山中心小学的桃文化和特色课程为核心,引导学生提炼桃元素(如桃形、桃色)与校园特色,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,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IP形象设计,实现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的统一。
综合实践
陈倩老师执教了《美好“箱”遇,趣乐无穷》一课, 她以桃箱为突破点,巧妙融合家乡地方特色与跨学科实践,激发学生创新思维。跨学科整合尤为突出:科学探究材料特性与环保科技,艺术创新图案与造型,语文强化汇报与思辨能力,社会实践深化调研与协作能力。课堂中她以“头脑风暴”驱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,从缺陷分析到3.0版设计,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又增强文化认同感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桃娃们共赴桃花之约,开启了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实践之旅。“桃文化”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,不仅仅是相关“桃文化”知识的简单学习,也不仅仅是本土地域“桃文化”的进一步弘扬,更重要的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,引导学生爱家乡、爱学习、爱生活,通过“桃文化”实现对学生的浸濡和润泽,推动五育并举。
图文:俞瑛、各教研组
初审:俞瑛
终审:蔡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