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至慧学科组】实践赋能新课堂,思维碰撞共探数
寒雪梅中尽,春风柳上归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准确把握新课标方向,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,落实三生课堂,打造至慧学科组,3月5日下午,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开展了以“聚焦素养探索三生课堂,经历统计培养数据意识”为专题的数学教研活动。
课例展示
首先,四年级组展示了一堂融入“统计思想”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例—《一亿有多大》。杭莹老师通过“数练习本的时间”、“量硬币的高度”、“称大米的重量”三个活动收集、汇总相关数据,共同探究一亿有多大。让学生经历猜想—实验—推算—比照整个实践过程,并利用统计表、统计图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,体验部分到整体,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方法,有效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对“一亿”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,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和数感,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。
交流研讨
课例展示结束后,各年级组分组展开研讨,组内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也反馈了听课收获与思考。
沈洁老师:课堂中,三个探究活动学生都经历了猜想、实验、推算的过程,以局部推算出整体,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。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,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合理估算,丰富学生的数感。又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,感受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,提高了学生的数据意识。同时,整堂课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亿巨大,但缺少一亿也可以很小的体验,如计算机每秒运行的速度,细胞的个数,这些事物中一亿又很小,可以设计合理的拓展活动,让学生对“一亿有多大”有更完整的感受。
邵张莉老师:杭老师的课生动活泼,课堂氛围轻松愉悦,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息。本堂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,从时间、高度、质量三个活动展开,让学生从合作交流中感受一亿有多大。
钱玫含老师:杭老师围绕三个任务开展数学活动,从质量、时间、长度等方面,让学生积累用小数量推算大数量的经验,既培养了学生的量感,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。同时,杭老师还巧妙设计了用条形统计图反映数据间的关系,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一亿有多大,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形成丰富、多元、立体的感知。
骨干讲座
最后,针对本学期数学组教研的主题,区教学新秀高敏媛老师带来了《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有效教学措施》的讲座,和大家分享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特点以及对应的教法,其中一些创新的举措为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“教”以潜心,“研”以致远,在新课程理念、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,阳小数学学科组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、思维碰撞、大胆创新,深化新课程主题意义,落实学科核心素养,为教育赋能。
文字:臧宏熙
图片:沈洁
初审:俞瑛
终审:蔡健